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

Duty 與 On call

之前新聞爆出實習醫師於工作36小時之後暴斃(點這裡看新聞),相信很多人(包括變成實習醫師之前的我)都不了解醫生值班的生態是什麼。這邊稍微跟大家解釋一下。

醫師的上班從晨會(morning meeting,台式英文會簡稱為「摸咪」)開始。所謂的晨會有各種型式,有時是住院醫師報告現在住院的病人狀況,或者是之前開刀病人的情形。像台大內科,每周就會有一次「醫學挑戰」(medical challenge),利用某個真實案例來考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,希望藉此提高水平。

晨會大多開始的時間是七點到八點之間。之後就是實際的上班時間,一路從八點到下午五點。大家是採許所謂責任制,沒有完成手上病人事務以前,是不能離開的。如果運氣很差,病人在下班以前開始動刀,那就得麻煩你把那台刀開完才能走。

不過今天主要想講的是duty跟on call。如果要翻譯成中文的話,分別應該是「值班」與「待命」。Duty的醫師必須負責病房的事務,原則上不得離開病房或其上、下層,當有急事需要時能夠馬上抵達。比較鬆一點的規則,是「不得離開醫院建體」。

Duty的時間從晚上開始一直到早上八點,這也意味著值班醫師必須負責隔天的「晨血」--病人於清晨所抽的血。上一屆開始的規定,每個intern只能負責十床以內的血,比起以前大幅縮減。

所謂「36小時連續工作」,也就是duty醫師當天下班之後,晚上值班,隔天繼續上班,如果晚上七點才下班,那就成了36小時連續工作。


On call就不一樣了。按照規定,只要20分鐘以內趕得回醫院即可。譬如住在宿舍的同學,on call時就可以待在宿舍納涼,等到真的有事情時被招喚再趕快過去即可。

很明顯的,duty和on call的疲憊程度不同,當然也有人會抗議說on call運氣不好,也是有可能大半夜的被叫起來做事情。在排班時為求公平起見,延伸出了所謂「點值」。譬如說,今天A病房值班3點,待命2點云云。平均大家算起來,班數差不多,點值也差不多,就算不滿意也勉強接受。


之前新聞爆完,現在衛生署嚴令實習醫師最高三天值一班。第一梯次時當小組長,為了排班還真是頭殼抱著燒,排了好幾個小時才勉強排出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