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

川崎症 (Kawasaki disease)


(川崎症的草莓舌。圖片來源:Wikipedia

Q: 什麼是川崎症 (Kawasaki disease)?
A: 川崎症,又稱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(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),為小朋友最常見的血管炎之一,病因目前不明。川崎症通常會自行恢復,在沒有治療的狀況下平均會發燒11天左右,另外會有一些急性的發炎變化。雖然如此,比較擔心的是川崎症的小朋友若沒有接受治療,有15~25%的人會發展出冠狀動脈瘤(coronary artery aneurysm)或擴張(ectasia)。

Q: 如何診斷川崎症?
A: 根據Kawasaki 1967年提出的標準,必須要有發燒大於五天,且以下五個理學檢查在沒有其他可能原因之下符合四項:
1. 兩側結膜充血(Bilateral bulbar conjunctival injection)
2. 口腔黏膜變化,包括充血、裂開的嘴唇,咽喉充血以及草莓舌(strawberry tongue)、
3. 四肢變化,包括手掌和腳掌的發紅、四肢腫脹(急性期)、指尖脫皮(恢復期)
4. 多型態的皮膚疹
5. 頸部淋巴結腫大(至少一顆大於1.5公分)
NEJM 的這裡(J.D.K. Trager, 1995)有這些症狀的圖片。

另外,卡介苗注射部位的紅腫也被許多治療指引視為有用的臨床變化。

根據美國心臟協會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以及美國兒童學會(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)的治療指引,有些臨床症狀看起來像但不完全符合診斷標準的,可以被診斷為「不完全川崎症(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,或稱非典型川崎症)」。這類的病人可以利用實驗室和超因波檢查來幫助診斷。


Image
(擷取自 JW Newburger et al, Circulation, 2004 的文章,AHA的治療指引 )

Q: 應該要做哪些檢查?
A:  根據治療指引,先看CRP跟ESR的量。若CRP>3.0mg/dL且/或ESR>40 mm/hr,則繼續看輔助的檢查結果,包括:albumin ≤3.0 g/dL、貧血(依據年紀)、ALT升高,七天後的血小板增加≥450 000/mm3, 白血球增多 ≥15 000/mm3、尿中高倍鏡下有 ≥10 白血球。
  不過,不管這些實驗室檢查如何,若臨床症狀很相像,且心臟超音波看起來冠狀動脈有異常,還是可以診斷為「不完全川崎症」並接受治療。

Q: 應該如何治療?又哪些人應該接受治療?
A: 若在急性期接受靜脈注射抗體(IVIG),可以將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降至小於5%。在那些發燒超過四天且典型臨床症狀五個符合四個的小朋友,或者雖然沒有符合那麼多典型臨床症狀但及超音波上看見有變化的,會建議給予治療。另外發燒超過五天,症狀符合小於四個但整體而言很像川崎症的,也會建議超音波檢查以及/或接受靜脈注射抗體。
    若注射抗體無效,可能的其他治療藥物包括類固醇、TNF-alpha拮抗劑、abciximab。長期的治療應依據病人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而定。


Ref:
1.Uptodate: Kawasaki disease
2.Diagnosis, Treatment, and Long-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. JW Newburger et al. Circulation, 2004. Link

沒有留言: